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要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对广元来讲,良好生态环境是广元最大的优势,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依托,是我们的命脉所在。利用好这个优势、依托,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实现资源的产业转化。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目标,把“生态立市”置于首要发展位置,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作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文旅兴市,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我市实践中最重要的落实。
广元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一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广元是中国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是原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域和后期首府所在地,是红四方面军西部战争的主战场和长征出发地,是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散文之乡。二是拥有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广元是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与关天经济区的纽结点,已经形成了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方面,拥有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广巴达铁路四大过境线路,实现了县县通铁路,是省内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铁路枢纽。公路方面,京昆高速、兰海高速、广巴达高速在广元交汇,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民航方面,广元盘龙机场已经开通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海口6条航线。水运方面,“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已经开港,完全通航后1000吨轮船可直抵重庆、武汉、上海等地,广元将成为距大西北最近的内河港口城市。三是拥有优良的生态、宜人的气候。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1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白龙湖为I类水质。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全国首批28个、四川唯一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四是拥有丰富的资源、秀美的山水。广元有有世界级旅游资源2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和品牌81处、省级旅游资源和品牌148处,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19个。剑门关和昭化古城是广元旅游两张亮闪闪的金字招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五是拥有绿色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广元是全国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势区域,“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38个,“广元七绝”享誉全国,实现了农产品“产地最放心、产品最安全”,是四川4个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之一、四川首批全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是四川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1个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创建区的地级市,是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六是拥有富集的医药资源、良好的医疗条件。广元是中国温泉之乡,建成了剑门关温泉、汤山女皇温泉等一批温泉度假区;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现有三甲医院4家。
近年来,广元市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创新,不断加强旅游整合营销,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绩明显。
一是旅游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明显。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45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0多亿元,且这两项指标在近五年来始终保持20%左右的增幅,我市旅游经济处于川东北地区靠前位置。二是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有星级酒店17家、旅行社及分社35家、服务网点78家。三是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建成了一大批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四是旅游投资环境更加优良。广元成为旅游投资热土,2017年全市招引重大旅游项目达65个,总签约金额610.083亿元(3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7个,5亿元以上的3个),其中总投资270亿元的中青城投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项目和总投资70亿元的华侨城大蜀道剑门关旅游区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华联、川旅投、东方园林等大型企业陆续进驻我市,在广元投资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今后,广元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生态康养为特色,全力推动集观养、居养、文养、食养、医养于一体的生态康养融合发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打造“绿色广元、康养之都”。重点从七个方面着力:
一是优化全域系统规划。总体布局就是“一核、一极、两带、四区、五廊”的空间布局体系。“一核”: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一极”:以剑门关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为龙头,整合昭化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剑昭精品旅游区,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增长极。“两带”:建设大蜀道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和嘉陵江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四区”:唐家河、米仓山高端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国家农业公园农旅融合示范区,苍溪红色经典与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五廊”:积极构筑区际旅游大脉络,打造蜀道三国文化体验廊道、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廊道、先秦栈道文化体验廊道、红色文化体验廊道、嘉陵江山水休闲体验廊道。
二是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着眼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深化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持续开展扬尘整治、油烟整治、秸秆禁烧、工业治污、机动车污染防治五大行动,今年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8%。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两湖”流域综合治理,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以上,白龙江水质达到Ⅰ类标准,我们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的市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养殖户,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8%。我们建立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县域间水环境生态补偿。
三是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围绕建设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康养名都”,加快建设特色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集群,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蜀道驿站”,塑造“蜀道人家”品牌。
四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着眼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以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文化康养、健身休闲为主的康养旅游业。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和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发展健康服务业。以增强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建立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重点发展污染物排放少、污染物易治理的企业、行业,过滤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之路。我们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中,一律不准引进以本地矿石为原料的石材企业、一般矿山开采企业、非精细化工企业、除铝以外的冶炼企业。
五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加强要素匹配,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交通集散服务体系,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开发特色商品和美食,提升智能服务水平,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六是构建发展动能体系。着力破解影响制约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完善政策机制上下深功夫,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品牌营销。
七是构建推进保障体系。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必须久久为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发展定力,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实施,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文章来源于:https://difang.gmw.cn/sc/2018-09/20/content_31283228.htm